"菩提本非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"什么意思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9 05:54:09

惠能偈曰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若尘埃!
译:本来就没有什么菩提树,也不存在什么明镜台.
本来就什么都没有,又怎么能染上尘埃呢?

神秀偈曰: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.时时勤拂拭,莫使有尘埃.
译:身体就是菩提树,心灵如同明镜台.
时常勤加以拂拭,别让它留有尘埃.
这两首针锋相对的偈诗,是五祖弘忍传法神秀时,神秀和惠能所作.弘忍看了这两首诗,心知惠能比神秀领悟的透彻,逐将衣法传授给了惠能.的确,惠能偈中表达出的彻底空寂虚无,展示了他对佛法的领悟程度要高于神秀禅师.
出处: 在南北朝的时候,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,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,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,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。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。弘忍渐渐的老去,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,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,大家都做一首畿子(有禅意的诗),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。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,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,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。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,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,心为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这首畿子的意思是,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,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,和种种邪魔。是一种入世的心态,强调修行的作用。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,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,都说好,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,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。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。

而这时,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,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—慧能禅师听到了。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,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,慧能是个文盲,他不识字。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,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。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,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,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(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),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。是一种出世的态度,主要意思是,世上本来就是空的,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,心本来就是空的话,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,任何事物从心而过,不留痕迹。这是禅宗的一种很